日常之外

巴杀与菜市场

我小时候因为父亲是小贩,所以对巴刹很熟悉,事到如今,再逛巴刹,确实有份亲切感。巴刹这词源自马来语Pasar,当然,到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区,我们跟他们说巴刹,他们是听不懂的,这也就是区域语言上有趣的地方。 有次在台湾,和太太为了要到巴刹买一些食材,就问了路人“请问这里有巴刹吗?”这样不小心暴露了自己不是当地人的身分,当然一般我不会这样问,但就一时破口而出,而眼前的阿姨大约也一头雾水。

“卖菜的地方”我连忙补上。 “卖菜的地方喔?卖水果的要吗?还有海鲜的可以吗?”阿姨很热心又紧张的在指引我。

巴刹里当然什么都有,除了蔬果,海鲜,各种肉类,人肉狗肉暂时在我那时候的巴刹没有看过。还有很多好吃的,各种的面类,猪肉粉,板面,淋面,伊面,云吞面,咖喱面,还有鸡饭叉烧饭,经济饭,Nasi Lemak,这些司空见惯的大马热门美食,有时候在长时间待在国外以后特别的想念。

猪肉粉的猪油渣,咖喱面的马来沾辣椒,当你在不同国度,尤其找不到一顿比较合胃口的一餐,当中一定会特别希望,是不是转角处就有一档心目中的美食出现,即使是Roti Canai忽然也觉得珍贵无比。

常常会这样反问自己,坦白说,妈妈煮的饭菜好不好吃?有时候我只是安静的想着,妈妈因为自小家境贫穷,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母亲,没有到过什么什么餐馆,也不可能随时可以享用美食,更不可能到外面看世界。

但在妈妈的能力范围里已经为家人无数次进厨房去准备一家七口一天的至少的两餐,以这样的四十年来计算,一天两餐,大约要三十万次的辛劳,以从不进厨房的人来衡量,这是多么伟大的行径,不是开档做生意,每天的重复,除了爱,没有其他。

那么妈妈的饭菜到底美不美味?这是一份说不出的情怀,一顿凝聚家庭幸福与温暖的无怨无悔的爱,这是不能永远但一定是永恒的妈妈的爱。 现在真正的美食已经买少见少,都是外劳在做的档口,有时候一些事情,就这样再也回不来。

花草

不会种花,但一直都在不同时期处在蠢蠢欲动之中,不只因为是树木花草即将展现的生命力,在跟土壤接触的单纯的快乐,我们遗失已久,失落的心灵唤醒的另一种形式,我特别想亲身体验。

中学时期学分不高被分配到农业科系,因此有更多机会接触土壤,虽然搞不懂那些树木花草的学名,但可以在烈日下,头戴草帽,穿上白色棉质背心,把裤管折起,活像一位农夫,这样特别有一种像在玩乐的时刻,总比呆坐课室去听那些连老师可能都一知半解的科目,到现在,证实真的对我没有什么用处的那些课本,除了体育课,我想那就是在学校沉闷生涯里最单纯快乐的时光了。

好像谁长大后都期许有一个不错的家,有庭院,可能闲时还想弄个鱼池,把自己的格局和兴趣培养一下,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也不为过,因此累坏了许多人,也略有所闻,想想,这些都只是完成自己的小心愿啊,没有必要听他们说的那个没有必要吧? 朋友是因此而讨厌了大洋楼,精心设计偌大的花园庭院,十尺的鲤鱼池,草坪和盆栽枝接的松树,站立其中,心情很是舒畅,这就是自然的原始力量吧,不至于是大自然的浩瀚,至少在能力范围里,也让自己生活在绿意之中。每个月的维护费用和鲤鱼饲料,大约要两千块马币,对于一个成功企业家,这只是一个小费用,但对于事业遭遇不测触礁的生意人,也许就再也不会那么闲暇去关注这些生活的乐趣,在生意里的困境一头栽下至魂魄飞散。

再造访这友人,看到那些花草经久不打理的情况,鱼池里漂亮鱼儿不见踪影,我们站在庭院同样正中央,看着漆黑的天空,沉默好久,毕竟我们是好朋友。 我的四十岁和他的即将五十岁,好像领略了什么似的。那些原本单纯的快乐,是介于免费与无价之间,买得到的,不一定是快乐,也许是一场梦境,至少必须是一场提升的顿悟。

开车往北上的公路,路边青葱树木和住在我家窗边的小盆栽,是否也有它们的小确幸和不以为然的幸福感;我和我的朋友还有更多的一些朋友们,虽然在同样的世界不同的路上,是不是遇到任何挫折,也都在花草的生命力里看到更坚强的自己?

既然青春留不住

李宗盛演唱会大马站,我在现场听了开头几首精心编排的作品以后,我就知道一个歌手的实力,就像走钢索的人,要具备勇气,平衡力,去抗衡不被时代淘汰,然而跨越了,即使内心曾经面对的风霜,掌声响起,一切都只是更美好的人生世纪。

作为一位创作歌手,能像李大哥一样,在世界各地流行音乐地位举足轻重没有几人,虽然现在没有人太在乎才气这回事,选秀节目模糊了某些音乐艺术上的价值,这时候的音乐作者,需要更多的内心平衡,沉着走过。

商业价值,是一个很抽象也很个人的观点论。

就像周杰伦成名之前也熬过那么多不被认可的时光,然后就是戏剧性的不插柳心态,可爱女人的黑色幽默就开了全世界的玩笑,原来我们并不喜欢字正腔圆的唱法,原来我们对说话多多的艺人已经麻厌,忽然眼前这个周杰伦,很合口味,寡言羞涩,纯粹为了满足我们对音乐的纯粹诞生了,听着听着,就十年过去了。

在有歌神这样崇高的象征雅称以来,许冠杰,谭咏麟,张学友,陈奕迅,这些都被誉为歌神级,大马巫启贤,也曾被封神。

现在听歌,偶尔摇身一变真像精算专家,拿着CD,研究曲目,几首歌,值不值得买,对这个歌手的喜爱程度会不会三分钟热度,有没有值得听,值得学习的地方,制作人和词曲作家是谁,做了百般考量,才决定掏钱出来买正版的CD,至少到现在为止,作为音乐作者,自己没有愧对音乐,将心比对,大家也要吃饭。 那些过往错过的,许多专辑因为预算而无法一一购买的伤感,现在因为网络科技数码时代,可以随意听到,当然,除了Youtube可以听看大量的歌曲,我会建议,既然以前支持了正版唱片,或者没有支持过音乐产业任何的正版唱片,现在是时候,不用购买CD,也可以真正的透过付费的音乐串流平台,听大量专辑而不感到内疚。

每个月只需要十多块钱马币,就可以听到耳膜麻痹。 CD或黑胶唱片,变成了音乐爱好者的收藏品,作为一位音乐爱好者,当然我还是停不了买CD唱片,虽然数量没有以前那么多,但要听还是需要花很长的时间。 习惯每天听至少两到三张不同的唱片,也庆幸还有这样的闲暇去做这些别人看来是奢侈的事,时间和金钱就像石子投进去了湖泊,起了涟漪却消失无影无踪。

2016这一年,美国杰出歌手Prince,英国传奇歌手David Bowie,加拿大诗人歌手Leonard Cohen相继离开,这些曾经叱咋乐坛的风云人物的任务已经圆满,人生里就是在珍惜与错过,放任与缅怀中渐渐明白。

梦与想

这样的一句话很精彩「起床不是因为要追梦,那就继续睡继续发梦」。 通常减肥是比增肥更难的,只要吃,就肥了,而且很容易约人一起大快朵颐。

在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吃自己喜欢的,跟其他人可以参与其他人喜欢的,久而久之,也累积更多喜欢的,吃可以一天三餐或更多,那么要肥胖起来,其实真的很简单,一起肥胖起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通常减肥都是为了表面的外观,希望好看一点,然后心仪的人多喜欢一点,都很外在且都觉得好像比较实在,为了健康而减肥也有,不是真正威胁到健康了,我看是比较少人会坚持要减肥,最多是一面增肥一面减肥的安慰自己而已。

经常很多人羡慕胸肌,腹肌,人鱼线等这些迷人的身体线条,女生当然也希望有女神的曲线;我在想,这些被羡慕的,一定也曾经从羡慕开始,然后在某次的决定,坚持到今天所得到的回报,这些事,好像都不会有人在面前百般阻扰,最大的对抗,就是自己而已。

规律的生活作息,运动规划的执行,饮食的注意,其实,都是自己和自己的谈判。
今天很累,想放松一下,才认真一个礼拜,就松懈用以前的自己带领现在的自己逃离改造现场。

一切都是跟自己的较量,终于都历经了许多规划下来的事项,但还是没有看到很大的进步,随时想放弃的念头一直在引诱着,那些以前的甜美的食物,下班后可以畅快的聚餐,不然就窝在沙发看电视,一直想着的美好,无论是身材还是生活,始终在梦中幻想之中。

我们经常会“希望”怎样怎样,有“希望”是积极的人生思维,但总还是在“希望”而已,没有落实行动,我看,希望也会破灭成失望。人生有许多的部分需要去明白和完善,终于完成了学业投入社会,踏入社会初期又好像回到学习期的一年级生,但假设思维可以有远见的思考,或愿意向经验学习,我们一定会庆幸有这样的人生起步,就是少走冤枉路。

什么是最冤枉的?就是花了自己的时间,得不偿失,劳财伤命,然后年过半百还不愿苏醒,这是我看意识到的最惨重的人生代价。失去了健康也活得很贫穷,假设真的要有一个人生的追求,不妨认真思考自由这很抽象且每个人知道却不一定完全领略体会的字眼。

自由,是每个人都可以追逐的梦想,像美好的身段,最大的对抗是自己,只要搞懂自己要的是什么,不再只是在希望中幻想,马上付出行动,勇敢追梦去!

一小時

发现时间一直在警惕我们什么似的,年轻人是感觉不到这样的警惕的,年轻有的是时间,我也曾经年轻过。

以人们大约活到七十岁来计算,我们大约会活25,550天,假设已经年过四十的我,代表已经走过了一半有多,剩下就那一万天左右,其实想起来蛮伤感,不是吗?

那么是在计算时间过日子那么悲惨吗?好像人生应该有一些我们该去成就的愿望吧?至少每天可以过得有意义,这样好像才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啊! 我发现,大部分的人,都有浪费时间的迹象。

就说在吉隆坡生活的人们,不是刻意的浪费,其实是无可奈何的塞车实况,已经让我们消耗了许多时间,光说一个人每天上下班要消耗一小时在路上的话,那么以吉隆坡会遇到塞车的人次大约是两百万人口三分之一来计算,这样的一小时,是多少人生和多少一辈子啊!

记得在多年前,因为看不下去在球场边草地上没人处理的垃圾,就这样当作运动的弯下腰去把在地面上的垃圾捡起,这个人行为动作,已经演变成一个活动(不敢说是有意义的活动,因为捡垃圾真的没有什么好自豪的),是每个月,甚至是每个星期,除了我,也有一些了解了这活动的含义的朋友,无论是认识或后来认识的,都陆续参与响应过这样的一小时捡垃圾的活动,从一个人的一小时,到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从一个地区,到更大的范围,忽然觉得。

时间很微妙,我们可以集体浪费,也可以集体创造价值和意义。 虽然是一小时,但就是不慌不忙不累的没有人在乎的一小时,我们把握住了,意识到了,于是价值产生了。 我们经常可以善用许多的一小时,去散步,陪伴家人,陶冶心情,学习,好好休息。 。 。 不要小看,已经被我们发现的毫不起眼的一小时。

飞机上

在上飞机前,需要准备的东西那么多,其实又好像什么也不用准备一样的那么少。

那些机票,迟买早买的价钱落差,钱币汇率,季节变换的衣物准备,至少在那个即将逗留的住所,弄得有一点像自己住所的感觉,至少电脑和音乐制作的配备要齐全,这是为什么我后来都变卖了比较大块头的器材,买了小样的器材,就是为了方便携带,甚至在飞机上也可以做编曲或初步混音。 好像就只有这些需要关注?

那里的天气预测,还有必须参观的景点和附加的惊喜旅程,都是要想像和安排;但这些通常我都没有做。

我只希望飞出去,就这样看着办,在日常生活的地方已经太多安排和约束感,这样的飞出去短暂消失,什么都不理的感受,就是我旅游的理由。

“下礼拜要交报告给老板,够力”隐约听到后排两女生的谈话,这么飞机还没有起飞,就想到下个礼拜那么遥远的事? 我们经常就这样被日子与日子之间的自己觉得没有必要也很无聊的事困扰着,说烦恼,却怎么也不敢去完全摆脱,因为是饭碗,是收入来源,经常这样的让自己扭曲成自己都有点矛盾的憎恨起自己和许多人来。

假设乱发脾气是情绪化的一种,那么我觉得,经常就想要去旅游,或约几个友好大快朵颐乱买东西也是。

既然已经要选择去度假,还在想那么多,更加是神经质(神经病)我经常在飞机上遇到很多神经病患。 在空中,虽然已可以连结上网,心里偶尔也好像需要这方便,但就选择断线。

书本吧,或已经准备好的100首人生的Playlist在飞行状态的手机用耳机塞进耳里,回忆和想像力,就在空中像窗外的云朵浮现。

飞机上,应该不是一个可以享受的空间,但就营造了许多想像的空间,无论是机舱内,还是窗外不知名的蓝绿海洋和好想躺躺看看的云海。

机舱里空服员都在忙碌的工作,这应该是梦想中的工作但一定会实现了又梦想幻灭的工作之一,那么压迫的空间,自己尿急已经不想走动,还要走来走去,有点不解的佩服在心中。

飞机上一定都是各有所忙,比较多都在酝酿睡眠但不能沉睡的状态;想想,我们的人生不都这样?想要偷懒或干脆退休,但却都不能一样。

美好的片刻

清晨是最容易错过的一天的美好时刻,不是在睡梦里,通常就是有特别要事需要早起,比如赶路,乘搭飞机等,所以都比较不乐意或匆忙。 清晨是夜猫子睡眠正深沉的时候,潜意识里只是在抵抗时间不要那么快,就让我再睡多一下的那种忽然很爱睡,跟几个小时前完全没有罪恶感长期迟睡的心情截然不同,人这动物很奇妙。

清晨是最容易错过的一天的美好时刻,不是在睡梦里,通常就是有特别要事需要早起,比如赶路,乘搭飞机等,所以都比较不乐意或匆忙。

清晨是夜猫子睡眠正深沉的时候,潜意识里只是在抵抗时间不要那么快,就让我再睡多一下的那种忽然很爱睡,跟几个小时前完全没有罪恶感长期迟睡的心情截然不同,人这动物很奇妙。

曾几何时,捕捉到了清晨里的一些美妙片刻,忽然像回到初恋之中的满怀期待起来。

这样宁静的片刻在一天里实在难能可贵,没有电话的干扰,也不会因为有什么忽然杀进来的事要处理,也不能心血来潮就出门去,四到五点这样的凌晨到清晨的时分,本来不是我一贯的创作时间。屋外伴着清风温柔吹送的虫鸣声,鸟儿在酝酿唤醒大地的苏醒;偶尔天空飘下的雨滴,滴落在屋瓦上莎莎作响地显得特别寂静和孤独的感受,在这样的繁琐的世界里,这一刻好像找回了难得的平静,就像即使世界末日,或失去一切,大约这样的空空如也的感觉,就只有自己在面对自己的感觉,像一个小孩鼓起勇气面对黑暗,每个生命坚强的迎向未来。

泡一杯咖啡或巧克力饮料,都已足以让自己有种温馨幸福感。许多人从原本的家,到结婚组织了自己的婚姻家庭生活,许多工作和生活里的烦恼,就像随时都连线的网路一样,没有一刻可以静止,那种自动接驳的思绪,实在像猛兽一样,对我们生活极度渴望的追逐着我们。

无论只是点亮头上的一盏灯,或若无其事的让音乐在回转,其实都是自己和自己内心独处的片刻。想着一些已经无法弥补的过错和计画要行动的事,在这样的清晨下定的决心特别清醒。

依然记得在小学时期,每天需要妈妈叫醒准备去学校上课,然后匆忙准备,鸡蛋面包milo十年如一的爱心早餐,妈妈牵着的温暖的手,走在冷风中,生命里还没有回忆,只有不断前行的八岁的自己。

人生走到现在的今天,那时的清晨和现在的清晨的颜色和温度似乎没有什么两样,随着时光飞逝,我在岁月里,从要很多到现在的简约生活,仔细想了一下,这些种种的演变,现在在每个清晨里,可以写作,创作,做运动,确实感到很幸福。

生命的意义,旨在可以活出自己,活得像自己。

残酷的时间

总有回想过去的时候,有时候是因为一首歌,或是某件物品,也可能是到了某处,也可以是看到某些触景伤情的画面(不一定回想都是伤心的事)但好像多半是多愁善感的那些十多岁到二十岁左右的一些心情。

回老家整理书橱,在一蒙尘的纸盒里找到一些在1991年到1993年间那几年的日记,还有一些没有寄出的信。当时羞涩的自己,暗恋着一个女孩,把自己的心情倾述给一个好朋友的那些日子,看回所有每天纪录的心事,明白了一些爱情和人生的道理,在年过四十的今天,回想一下,的确不能说回味无穷,因为真的只是一些平淡得再不能平淡的学生生活,和我人生展开的友情和爱情的故事,这些故事,幸运的,自己还把握住,让当初的那些爱恋和执着,演练成今天对生活的坚定。

最让自己有伤感的,是在岁月里走在我们前头的父母,怎么说,也即将会有离开我们的一天,这世界再强大的人,也有这一无能为力的伤感吧。

时间还会不断地前进,当到了某个阶段,又要整理这样的思绪回忆,其实人生都一直在和告别拉近。

礼物

差不多十年都没有经过的这路上的乐器行,座落在吉隆坡热闹黄金三角市区,眼看路上车辆大排长龙,果断停放了车,在应该会中罚单的路边,为了就是回味一下这过去有朋友在这里上班,经常会在这里徕徉的没有人潮的寂静的商店。
当然,我的朋友都已经离职,眼前走来一个看似社会新新人类满怀热忱的年轻人“有要找些什么乐器吗?你是吉他手还是贝斯手”我微笑说“我来买生日礼物”。

许多经典吉他,依旧端庄的挂在墙上,展览灯没有点亮,零乱且昏暗的氛围看似储藏室,那些价格昂贵的乐器被埋没的感觉,好比当年就在这里,有一位才华洋溢的音乐天才;依稀记得,在一个炎热下午,走进来主要是想吹吹冷气,但就因为被他当时在一旁用一部八轨Korg D8现场录音设备,所播放出来的音乐深深的吸引住,走前去了解“这是什么歌”看似不懂中文的华人“我在做编曲″他用广东话回应。

在这里上班做乐器销售还可以闲空做编曲,实在享受。他知道我对于他所编制的摇滚乐非常感兴趣,就在墙上拿下一把夕阳红低音吉他伴随着音乐弹奏了一些groove和slaping的动作,我也不知是被他的音乐迷惑还是当下熟练的演奏,还是本来自己都很喜欢贝斯,在没有多番的考量,我就决定买下那一把低音吉他。
另一把在他手上的白色電子吉他,也沸騰的在店內樓上的角落咆哮,我就是他久違的唯一現場觀眾。
而眼前這熱忱的年輕人,正努力的在講解這跟當時一模一樣的吉他的來歷“這是我們的品牌,銷售全國甚至亞洲許多國家,雖然現在是中國製造。。。但現在幾乎都是中國製造了,別擔心。。。”

“我想在看看有没有更适合的礼物”我就离开了。

回到家里工作室,看着墙上挂着的这两把当年抱回来其实很少用到的夕阳红低音吉他和乳白色电吉他,想起那一个才华洋溢的朋友,想起今天的他,感悟音乐不是解说,更多是直接展示的感受,音乐自然会有音乐独特的语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乐器在当天让我兴奋也感动,确实这感动依旧在我今天的心田,这就是当天那位天才音乐人送给我的,他一定不知道,也是不经意的,只是一番热忱,像找到绝世知音一样的,音乐语言交流以后心底最美好的礼物。